by  董時叡 教授/國立中興大學 生物產業管理研究所  

壹、我們和農業、食物的關係怎麼了? 

在人類社會中,食物的消費和農業的生產銷售是密不可分的,農業是人類食物的最重要來源,而飲食活動基本上就是農業活動的一環,「食與農」本質上是一體的兩面,因而近年來有了「食農教育」一詞的產生。 

其實,從農作物的生產、收穫、加工處理到餐桌上的菜餚烹調,以至於飯後廚餘的處理,都牽扯了很多農業產銷活動和消費者的食物選擇、處理過程。在傳統農業社會中,各種農業操作是大多數家庭的營生方式,多數家庭成員都參與了從農場到餐桌的工作。例如在農業社會中長大的兒童,從小就認識家裡的粿、豆漿是怎麼做的,米是誰生產的,豆腐是誰作的,了解番茄是跟隔壁的叔叔用玉米交換來的,也知道番薯、甘蔗長在那裡,對男生而言,頑皮貪嘴時三五好友一邀,立刻集體偷摘立即享用。因此人們的飲食、農業與環境透過層層人際關係和生產消費需求不斷地鑲嵌在一起,飲食和農業操作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以往的農業社會,小孩子從出生起就生活在與泥土、昆蟲、雜草、作物、樹木與各種自然景觀不斷互動的環境中,大自然的體驗、農業生產活動和操作技巧以及農業食物的採收、貯存和烹調技術,成為這些小孩長大過程中的基本素養。 

而自從工業革命以來,隨著運輸、傳播、材料和生物科技等的一日千里,人們的生活空間不斷擴張,以低價就可買到食物的方便性讓大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動機快速降低,直接跟生產者買農產品的必要性漸漸減小,在地食物網絡逐漸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化的食物網絡。全球化食物網絡的建立,讓消費者可以低價買到全世界各地的食物,但同時也造成了大量農民的離農和遷居都市,我們和農業及食物的關係日漸疏遠。隨著人們和農夫、農村和農業的疏離,現代社會中的人們跟食物和農業的接觸也產生重大的質變。食農教育之興起,目的即在彌補這一脫節的問題。 

而隨著最近餿水油事件的發酵,加上之前塑化劑、毒澱粉等食品添加物問題層出不窮,以及農產品被檢出過量農藥、抗生素等事件的不斷發生,目標在重新連結餐桌到農場,建立健康的飲食、農業生產方式的食農教育,更顯出其重要性。 

貳、食與農之間:什麼是食農教育? 

就全球發展而言,食農教育其實是一個廣泛定義的名稱,此一社會運動之理念建立和教學方式,除了部分受到近年美國新的營養學和農業素養(agricultural literacy)教育之影響外,也受兩個主要的運動影響很大,一個是1986年開始,源自於義大利的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另一個是在1990年代日本開始提倡的地產地消運動,以及其後衍伸的2005年立法施行的食育運動(Shokuiku),這兩大以飲食文化改造為目標,兼重農業與環境體驗學習的社會運動,不只改變了許多人的飲食觀念和健康,改變了很多地區農民和居民的農耕和生活方式,更深入學校,扮演導正學生飲食習慣和培養其對農業、環境關懷的催化劑。 

             其實,國內已經有很多的學校和各類型組織長期辦理食農教育之活動,食農教育最重要的學習特色就是經由在農事和飲食製作上親手勞動而學習,強調環境友善式的農耕方式和最少化學添加物的在地食材料理,不過有些承辦人員由於過於強調活動的趣味性和美食的享受,有時候使食農教育成為「吃喝玩樂的農村體驗」,確實已經背離了食農教育保存農食文化、追求人與環境都健康的宗旨。本文參考日本食育和歐美慢食運動之意義,同時加強農業的角色,將食農教育定義為「食農教育是一種體驗教育的過程,學習者經由與食物、飲食工作者、動植物、農民、自然環境和相關行動者互動之體驗過程,認識在地的農業、正確的飲食生活方式和其所形成的文化,以及農業和飲食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供各位讀者辦活動時的參考。 

參、結語:食農教育就是最好的農業行銷 

目前的食農教育大致上包含了農業、飲食和環境教育三個內容,在以往這些教育內涵是各自獨立施行,分別由不同的公、私部門承辦,造成了諸如農業部門辦的教育活動只重視農事體驗,忽略了飲食和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之缺失,未來應嘗試將這三種教育內涵融合於單一課程設計中,也讓不同的公私部門,例如政府機構、學校、農會、非營利組織、農場和農企業等都能夠經由合作參與來共同完成。 

整體而言,過去台灣農業流行的商業行銷模式,本質上比較適合歐美大規模的農場或農企業,台灣的多數小規模農場,在行銷他們的產品時,其實並不適於使用工業社會主流的商業行銷方式,反而由教育角度切入,對於農產品消費者更能產生信任的效果。食農教育與在地農業食物網絡連結的方式,配合環境友善、有機的生產方式,其實才是未來台灣小農在農產品行銷上應該發展的方向,而從學童教育體制切入,逐步擴及到青少年和成人,結合在地農場、農夫市集、蔬果箱宅配等在地資源,應是一個最好的整合發展方式。而將教育的元素融入於商業行為中,也是未來在地食物網絡中農民、餐飲業或休閒業者可以切入的機會。 

青年農民是台灣未來農業與鄉村發展能否順利轉型的關鍵,他們在行銷策略上會有與傳統農民很不一樣的方式,以創造不同的市場開拓和收益。如果未來能掌握食農教育的技巧,適時與公部門組織和非營利組織確實分工合作,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應能使農業或農產品行銷的成效得以加速,也能確保自然環境、農業生產者、消費者和整個社會共同的福利。只要願意改變,農業中有很多的機會,食農教育不只會改變自己,也能改變家人、消費者,以至於改變農業、鄉村和整個社會,各位青年朋友們,一起加入這個行列吧!

【2014青年農民電子報V3完整版pdf下載(5MB) http://goo.gl/yqAjav

【全國青農派對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amyoungfarmer

【農推二三事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griculture234

arrow
arrow

    全國青農派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